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
【通知公告】我局近期将对门户网站进行升级改造,部分功能暂停使用,完成改造工作后尽快恢复使用。如有不便,敬请谅解,有疑问请致电:0755-82511648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 - 规划计划
bet3365娱乐场手机版2017年工作计划
更新时间:2017-03-23 14:36:38

  2017年,市气象局将以新发展理念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六届五次全会、市“两会”、市政府六届三次全会等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城市质量提升年”工作要求,着力抓好城市管理治理和公共安全气象保障服务,着力深化气象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实现气象现代化整体实力保持全省第一,气象保障城市安全运行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稳中有进,为我市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一)以城市安全发展需求为导向,着力提高气象保障服务质量

  一是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滚动开展气象灾害风险趋势预测和评估,实现汛期气象保障服务向灾害风险预警与基于下垫面的影响分析转变,气候风险影响分析与预警信息有机结合服务于防灾决策。台风24小时路径预报偏差小于等于70公里,气象灾害分区预警平均提前量达到50分钟,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传播时效平均提高5%。认真做好第19届国际植物学大会、深圳“一带一路”国际音乐季、文博会和高交会等重大活动的气象保障服务工作。二是扎实做好气象防灾减灾服务进基层。深入各区调研、对接气象防灾减灾服务需求,完成所有新增街道的气象探测站点的安装,通过责任、任务、人员、风险、探测站点等5张清单明确属地管理职责和联动联防事项。确定并发布2017年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区域(单位)和风险区划,结合召开全市气象灾害防御联系会议和开展“3.23世界气象日”等宣传活动,加强防灾责任人培训和社会宣传。三是健全基于互联网的四级防灾预警联动机制。气象灾害预警防御协同化平台延伸各区全覆盖。建成集合气象灾害监测预警、重点人群、重大危险源、应急队伍、应急资源、应急预案等15类基础数据信息叠加融合的应急“一张图”,为防灾应急决策指挥、预警信息精准发布提供支撑。完成深圳市突发事件分区预警短信发布系统建设,实现预警信息快速精准发布及重点人群全覆盖。四是改进决策和公众气象服务。针对去年汛期服务存在的不足,重点推出高级别台风暴雨风险影响区划图,开展灾害风险落区预报,精细至街道。提供微信天气定制服务,推出航空出行、公园休闲等新型气象服务,雷电戒备服务覆盖至280个重点单位。应用大数据挖掘、图像识别等技术,提升格点预报精度至1公里×1公里,精细化网格预报范围由陆地扩大至辖区海域。五是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气象保障能力。落实《深圳市大气环境质量提升计划(2017-2020)》任务,完善环保、气象部门间的会商、数据交换和业务系统共享等联动机制,加强大气边界层内静稳气象条件的实时监测,开展灰霾、臭氧污染气象成因研究,为提高雾霾预警的准确率、提前量和大气环境治理提升提供技术支撑。加强海绵城市建设和大鹏半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等工作的气候分析研究和成果的推广应用,实现城市热岛自动化监测和分析,开展大亚湾核电站冷却水对局地气候的影响研究。六是全力抓好气象安全社会管理。落实12项公共安全白皮书年度任务和市安全生产专项任务,对全市1600家具有生产场所的粉尘涉爆企业进行全面排查和评估,完善《可燃性粉尘场所防雷安全技术指南》等防雷安全监管标准。按照省的统一部署,开展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场所等重点单位气象灾害防御暨防雷安全检查,建设智能化防雷安全监管平台,实现防雷技术服务和监管在线办理率达100%,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台帐在线动态监控和督导整改。

  (二)以持续深化改革为动力,着力增强气象服务能力提升的体制机制支撑

  一是落实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和国务院办公厅《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6-2020年)》以及市的部署,履行好气象部门防灾减灾的主体责任,完善市区两级气象防灾减灾机构设置和明晰职责,加强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能力建设,健全一级预警、两级监管,三级联动、对点服务、社会响应的气象灾害防御体制;协助市编办推进气象管理机构改革,建立与职能、定位、作用相适应的气象服务体系;巩固深化防雷减灾体制改革,出台我市实施意见,明晰职责,建立跨部门的联合监管机制;推进业务技术体制改革,完善预报服务大平台,健全以信息化为基础,人员集约、数据集中、系统互联、一键发布的高效业务服务运行机制。二是深化气象科技体制改革。依托行业和社会创新资源做大气象科技创新的蛋糕,打造基础研究—工程转化—业务应用—产品制作—服务反馈的气象科技创新生态圈。加快与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联合举办深圳智慧气象研究院落地。同步开展与中国气象局四家业务单位和与中科院先进院、中电科、腾讯、华为、阿里、中山大学等部门的气象科技创新合作,引导组建创新团队,引入领军人才,做大气象科技创新圈,更好发挥气象数据与各行业数据融合应用的服务效益。开展深圳市南方强天气研究重点实验室验收和提升计划,着力做好气象技术研究最新成果转化为气象业务服务。借助双创推进“乐创气象”活动,完善智慧气象公共创新平台,着重引导社会力量将研发的气象服务产品转化服务为应用,更好地满足公众多元化、个性化的气象服务需求。

  (三)以重点项目建设为抓手,着力推进更高水平的气象现代化

  一是落实好新一轮气象现代化建设。对照广东省政府与中国气象局省部合作确定的新一轮气象现代化建设目标任务,巩固深化上一轮气象现代化建设成果,针对预警预报精准度、气象探测落地率和特色气象观测、公众气象认知度等短板,进一步强化创新驱动,深化部门合作和协同,通过提升质量建设过硬的气象现代化,年度考评继续保持全省第一。二是落实好部市共同启动的重点项目。全力抓好新一代气象雷达、广东省气象数据深圳备份中心、城市应对气候变化风险监测系统、智能预报业务系统、智慧气象服务系统和防雷公共安全在线监察平台等“十三五”重点项目建设,加强与行业主管部门衔接,力争完成新一代气象雷达等重点项目基础设施建设,突发事件分区预警短信发布系统等项目在汛期服务发挥作用。加密气象监测站点建设至182个以上,重点增加新建街道观测站、落地观测站、城市气候观测、气象次生和衍生灾害、沿海浪潮监测、海洋气象观测点,提高城市风险点和海洋灾害性天气的精细化监测能力。三是落实好国家和省气象业务试点工作。认真落实中国气象局现代气象业务、城市气象防灾减灾和公共气象服务体系建设、超大城市综合观测试验和广东省气象局地面观测无人值守等试点任务,加快构建无缝隙、精准化、智慧型的现代气象业务体系。强化气象科技创新,实现在智能预报、智慧服务、灾害预警、气候服务方面新突破,重点改善台风、暴雨、强对流天气带来的城市公共安全风险的预警预报服务业务,0-3小时短时强降水预报准确率提升超过5%。飑线、冰雹、龙卷等中小尺度灾害性天气监测直接转化为预警服务,解决破坏性强、预警时间短等极端天气的预警联动防御问题。

  (四)以党建和法治建设为驱动,着力提升科学化管理水平

  一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两个责任”。建立党建“三个责任”清单,督促落实基层党建责任制。开展“比能力、比担当、比奉献、促转型”的党建品牌创建活动。落实监督责任,推进财务管理和资产管理全面信息化,实时在线动态监管。配合相关部门完成主要负责人任职期间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审计工作。二是加强气象法治建设。落实好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重点补齐规范性文件审查、重大行政决策风险评估、执法能力不足等短板。加强气象标准工作,尤其是粉尘涉爆场所、危险化学品场所和老旧高层建筑等的防雷安全监管标准。落实“互联网+政务服务”任务,完善以网站为主的政务公开机制。三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开展干部交流和行业内部上派下挂的锻炼培养。完善各类干部进出、培养和使用的管理制度,健全首席预报员责任制,提高业务骨干的担当意识。加强新进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全方位培训,选派技术骨干到国家、省气象部门和世界气象组织以及美国等先进国家开展技术交流和培训,提升精准化气象业务服务技能和综合素质。细化岗位职责,完善人员绩效考核和履职监督机制。